目前中学,乃至大学教学中颇为盛行的,是使用所学语言国家的小学基础教材。我认为这种作法是错误的。当然,每个学习语言的成年人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儿童。但是,所学语言国家的六、七岁的儿童,仅仅不知道单词的写法而已。他的词汇量(当然,首先是消较词汇量)接近于周围的成年人的生活词汇量。

作为成人学英语,记忆力差是个拦路虎,作复述练习或背诵课文往往力不从心,或者由于词汇量太小觉得直接作口译太难,那么这样做可以相当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::先学习英文课文,通篇理解透彻后,再来看汉语译文, 把汉语译文口译回英文。这样等于既作复述练习又作口译(语)练习,可谓一石双鸟!

语言的操练和习得,用脑子是想不出来的,必须要和它感性实践去接触,积累得多的,就能本能的用它表达你的情感。对于学习英语,反复听、再逐句跟读、再全篇跟读、再自己反复读、再听着自己书写出来、拿着自己写出来的再读、再对照原文修改、错的地方牢牢记住、再听再书写出来,直到听到发音书写准确为止,换篇文章继续。

学英语口语就从词汇开始吧!说英语时,经常有一个怪物在威胁我们,它的名字叫做“我知道,就是想不起来了”。如果我们总是围着母语的某个词语转,总想把它翻译出来就永远也不会想出来。用实践和自我约束的办法我们能够赶走母语中的词语,并学会在记忆中再现那个正在随着这个词语溜走的词语。我当俄语教师时,曾作过一次试验,问几个学生“五年的”这个词俄语中怎么说。我要是用匈牙利语问,他们就踌躇不决,而我要是告诉他们俄语词JaH(计划),大家会立即说 NATHETHW立(五年的)。这两个词是一起学的,所以一个帮助想起另一个如果用外语谈话(或翻译)时,其效果不取决于当时的现实,而取决于现实的反映。对方要求获得的是准确的形象和内容,至于我们用什么语言手段,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。
语言的词汇是个汪洋大海,而且依靠它本身的构词能力和同其它语言日益扩大的接触,词汇量在不断扩大。甚至在我们还没有想到要掌握一门新的语言时,我们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掌握一部分词汇了。很大一部分地理概念和较大部分的科学概念,几乎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国际词汇,而所有欧洲语言中的航海术语都是来自荷兰语。各种语言都汲取了数以千计的外来词语,但给了它们以自己的“国籍”,纳入自己的语法变化体系。这些外来词语中有些已经被完全同化了,有时连语言学家都难以辨认。